标准答案:
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3~18岁的少年儿童。
一、幼年文学(或称“幼儿文学”)
1、是为3~6、7岁的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。
2、这一阶段的儿童,身心刚开始发育,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,以游戏为基本活动。
3、幼年文学主要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绘,帮助幼儿认知客观事物,使他们开阔眼界,发挥想像力,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。幼年文学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,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都较为简单。幼儿文学是一种“浅语艺术”,应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,形象易懂,可诵易记。
4、主要体裁有儿歌、幼儿诗、幼儿童话、生活故事、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。
二、童年文学(或称“儿童文学”,即狭义的“儿童文学”)
1、是为6、7岁~11、12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。
2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,以学习为基本活动。他们不再满足于已知的事物,其心理特征是好幻想,爱探索,喜新奇。学校的系统教育使他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,他们想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。
3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喜欢听一些故事性、趣味性强的作品。因此,童年文学应特别注重想像与认知,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。
4、主要文学体裁有童话、儿童小说、儿童诗、科学文艺。
三、少年文学
1、是为11、12岁~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。
2、少年期是孩子们半幼稚、半成熟的时期。少年的基本活动是学习,但与童年期相比,其内容和性质都有了新的特点。在心理上,少年正处于从幼稚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,情绪不稳定与性发育是其突出特点。
3、少年文学应特别注重美育和引导,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,并可适当引入一些成人文学的表现技巧,人物形象以塑造具有当代意识的典型形象为主,着重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。
4、主要体裁有少年小说、报告文学、少年诗、散文、寓言等。
幼年文学、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者虽具有不同的特点,但又是互相渗透、相辅相成的,它们之间有着一致的共同特征,如注重题材的选择,注重寓教于乐的表达方式,注重语言的规范与多样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