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答案:
一、心理测量的含义
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,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,即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。跟物理测量一样,也是用一定性质量表上的数去描述所考察对象特性的活动,是求得对所考察对象特性(即人的心理因素、特点、品质)量化认识的活动;其目的,在更有区别针对性地去对待所测个体。
与物理测量相比:心理测量所测对象已不再是物质实体及其特性,而是人的心理特性,即精神性的、非实体的存在。对人的心理特性的测量,大体可通过如下三条途径来进行:
1、测量者对被测量者的观察
2、由被测者自陈报告
3、借助被测者周围人的观察
二、心理测量具有以下特点
对人的心理特性的认识与测量,跟物理测量比,有其显著不同的突出特点:
1、间接性
人的心理特性是潜在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内部,它具有内隐性、稳定性和对外部行为的支配决定性。对心理特性、结构或者说“构念”的测量,主测者所直接接触到的只是其外部表现。
2、相对性
测量结果不能绝对化,要相对地来对待。这里有两层意义:一是内部心理特性与外显行为间不存在确定性函数关系,所以测量结果只有相对意义。二是按心理测量对象本身的特性,测量结果大都只能在顺序量表上取值,所以具有相对性;即使放宽某些要求,最多也只能在等距量表上取值。
3、主体间交往性
心理测量的“施-受”双方是“人-人”的关系,双方都是能动的社会主体,测量活动是主体间的相互交往活动与作用。
(1)首先,作为心理测量活动对象的受测者并非静止消极的,只单纯接受施测;相反,他要积极作用于测量活动本身。
(2)其次,测量活动所测的对象,是受测主体的心理特性,而主体具有能动性,所以一定要重视受测者在测量过程中的学习和迁移能力。
(3)第三,由于施受双方都是能动主体,处在同一发展层级上,因而,有时其施、受地位也可以互换,并非绝对固定。